引言
乡村社区作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单元,承载着服务群众、推动乡村发展的重任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需求的提高,乡村社区服务面临着革新与升级的迫切需求。本文将从提升乡村社区服务功能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区治理格局等方面,探讨乡村社区服务的革新之路。
一、提升乡村社区服务功能
1. 完善基础设施
乡村社区服务功能的提升,首先需要完善基础设施。这包括道路、供水、供电、通信等基本设施的建设与改造,以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。
案例:诸城市相州镇以古县社区为试点,通过召开党员群众会议、发放调查问卷、开展市场调研等方式,梳理《农村社区治理服务问需清单》,重塑社区功能布局,分别建立共享食堂、共赢超市、共护小屋、共美发屋、共治中心、共商客厅、共融大厅、共乐广场、共富驿站等9大定制化功能场景。
2. 优化公共服务
乡村社区服务功能的提升,还需要优化公共服务。这包括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体育等方面的服务,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案例:嵩阳山脚社区通过社区合伙人模式,与有意向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资源和服务的单位、企业合作运营强社服务项目,为社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优质服务。
3. 强化社会服务
乡村社区服务功能的提升,还需要强化社会服务。这包括养老、助残、就业、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,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。
案例:石各庄镇石西村开展“四心四助”共建美好家园服务项目,通过爱心扶弱、暖心助残等活动,切实帮助村内弱势群体解决了实际困难,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感。
二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
1. 社区合伙人模式
社区合伙人模式是指社区与各类社会主体合作,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。这种模式可以整合资源,提高服务效率,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。
案例:嵩阳山脚社区采用社区合伙人模式,与有意向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资源和服务的单位、企业合作运营强社服务项目。
2. 智慧社区建设
智慧社区建设是指利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,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。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社区服务的智能化、精细化,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。
案例:诸城市相州镇以古县社区为试点,通过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,突出供需衔接、邻里互助、互利共赢的目标维度,推动社区服务模式、发展模式、治理模式迭代升级。
三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区治理格局
1. 强化党建引领
党建引领是乡村社区治理的核心。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,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有序开展。
案例: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从夯实党建基础做起,打通联系群众、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,大力推进幸福和谐社区建设。
2. 发挥居民自治功能
居民自治是乡村社区治理的基础。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,调动他们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共同参与社区治理。
案例: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广泛建立邻里议事会,设立邻里议事亭,遇到社区改造维修等事项,充分征求群众意见,由大家商量着办,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决策权、监督权。
3. 促进社会共治
社会共治是乡村社区治理的重要保障。要充分发挥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,共同参与社区治理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区治理格局。
案例:常山县聚焦强化社区为民、便民、安民功能,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,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、高标准服务、高品质生活、高效能治理、高水平安全的幸福家园。
结语
乡村社区服务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,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,提升服务功能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区治理格局。通过多方努力,让乡村社区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。